茶山低俗指南:我蹭饭/哄抬茶价/找古树合影,我是个低俗而自嗨的收茶人
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
下载APP 下载APP
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

茶山低俗指南:我蹭饭/哄抬茶价/找古树合影,我是个低俗而自嗨的收茶人

 

西双版纳,勐腊县,易武镇,郑四隆茶庄。

 

当郑建平眼前的POS机第五次友情提示余额不足时,场面一度陷入尴尬。

 

另一边,作为尴尬源,李老板一身打眼的行头,尽显豪哥气质。除了黝黑皮肤下显出的些许红润,倒是一脸镇定。

 

接下来,他将名牌卡包里的各类银行卡刷了个遍。但最后的结果,却往往如出一辙:钱不够,余额不足。而,每一次刷卡的结果,都让尴尬的气氛加重几分。

 

 

在此之前,这位自称来自华中地区的李老板,驾驶着重金租聘而来的豪华越野车。一行数人的团队浩浩荡荡找到郑建平:我要收购接近百万的2018年的易武春茶。产区、山头,不限!

 

最终,在他锲而不舍之下,东拼西凑了两万块。而,这与之前谈好的茶叶收购预付定金,还差了三万块。

 

显然,这并没有动摇李老板接下来的“收茶计划”。所以,在接下来的时间内,李老板和他的数人团队围绕着茶山做了很多事,但几乎都与收茶无关——

 

茶山拍照打卡,茶商、茶农家蹭饭,不懂装懂自诩砖家。甚至,过滤掉茶庄老板,私下向茶农提升鲜叶价格。最后,挥一挥衣袖,带走的可能只是极少量的茶叶,甚至于,根本一饼茶都没收。

 

 

实际上,每年春茶季,郑建平所在的郑四隆茶庄都会聚集一大批前来收茶的老板。他们来自天南海北,或因茶慕名而去,也或是经朋友介绍而来。在这其中,除了合作多年的老朋友,也有类似李老板这样的“收茶人”。

 

与之相对应的是,这样的“收茶人”并非易武独有,他们同样也几乎会出现在各个产区及山头:

 

以收购茶叶(鲜叶)的名义,入驻各大茶山。在其不遗余力地折腾下,或导致鲜叶涨价,让真正想要收购的人,只能忍痛放弃。甚者,或会间接促使茶农手中鲜叶囤积,造成市场混乱和不良竞争。

 

 

为此,茶语网(www.chayu.com)通过每年春茶季“潜伏”于各大产区,得以摸清此类人群的几大表现与现象。以笔画形,以期让各位茶友、茶商与茶农朋友们有所了解。

 

 

奇葩表现一,有组织有预谋的蹭饭、蹭茶

 

写到这里,我们有必要对这群“蹭饭大军“作一下名词解释:

 

按照字面意思,这是一群有组织的团体,他们以“收茶”为名义,蹲守在产区各大茶庄或茶农家中。在摸清楚每日饭点的时间规律后,定点前往就餐,饭毕作鸟散,其余时间则不见踪迹。

 

事实上,每年春茶季茶商老板们,都会早早去到各大茶山了解当年茶树的生长情况,掏钱购买新鲜的春茶,但绝不包括我们本文中提及的“收茶人”。而对于,他们能否拿到正宗的核心茶区茶叶,也不在考量范畴之中。这与资源、实力无关,关乎的是其收茶目的的真与假。

 

 

抛开收茶目的不谈。你看,茶山风光多美好,他们凭“一己之力”换来包吃包住的茶山“景点深度游”,绝对值回票价。加之,版纳美食的魔力,在农家无添加的各类食材辅助下,呆上一周体重上升几个云南斤也是小意思。

 

例如,前文提及的李老板团队,几乎每日郑建平和他们见面的时间、场所及交流机会,基本固定在饭桌上。倘若遇上主人上山不在家中,他们也会按时围坐饭桌,有肉有酒有茶,好不惬意。

 

可以说,蹭饭、蹭好酒、蹭好茶,仅仅只是他们在“收茶”过程中的奇葩表现之一。

 

 

奇葩表现二,逢树必拍合影专业户,

演绎朋友圈收茶大戏

 

另一边,我们要说的合影专业户,实际上在茶语网以往的文章中也有过多次提及。

 

合影专业户,也有“微商”之称。他们的茶大多存在于朋友圈的照片和视频里,下车拍照、视频,顺便定个位,直播与古树茶亲密接触的瞬间。甚至,可能在他们朋友圈的编排下,同行的其他茶商和茶农,也会成为其团队下的工作人员。

 

 

于是,在他们的朋友圈或可能是这样的:

 

在原始密林的生态下,你的茶老板与各种地名石碑和挂牌古树拥抱合影。九宫格照片与定位坐标加持,加深票友的信任度。配以一段文字——

 

早上和某某山头茶农一同进山收茶,这里生态很好,但山路难走,好茶不易,且喝且珍惜。今年茶树长势很好,为了好茶,再多艰辛都值得!

 

但实际上,在他们的朋友圈背后,却仅仅只是拍照。山门前给茶树拍个照,遇见当地茶农合个影。一旦达到车辆无法进入的地带,“收茶人”就止步于前。找一块空地,抽烟等候,刷刷朋友圈,拍拍照片。等其他同行之人,从核心茶园返回时,他们已经拍够周边n个G的内存,完成了收茶大戏。

 

 

令人莞尔一笑的是,部分“收茶人”为了合影好看,为了让朋友圈茶小白相信其“专业度”。他们在进山的时候,或会选择一身纯白的茶人服(裙)。

 

其实,但凡真正深入过核心产区的茶友,对山上道路的崎岖和艰难,都会有所了解。如果遇上下雨,山路更是泥泞。而,对于真正能够进入茶山的人来说,一双耐糙的解放鞋和一身轻便的衣物,或才是标配。

 

换句话说,再仙再美的衣物在进入茶山之后,下山之时都或可能是一身泥。

 

 

伪茶砖家倒掉好茶,频刷存在感

 

另一边,随着茶山热度的不断攀升,越来越多的人奔赴茶山。其中,“收茶人”之中也不乏自诩懂茶的砖家身影。

 

这类砖家“收茶人”,通常嘴上会不时蹦出对各大微型产区、知名山头茶叶的点评与感悟。对于不太懂茶,或一知半解的茶友来说,乍一听,好像还是这么回事。但遇上有“真功夫”的茶人来说,就足够令人报以微笑jpg了。

 

 

例如,郑建平表示,曾经遇见过一位对茶侃侃而谈的砖家级“收茶人”。在试茶期间,要求必须按照专业审评方式冲泡。闷泡三分钟后表示,“哎呀,这个茶不好,太苦了!”如若遇上好茶,仅喝前两水就弃之,并评价,“滋味寡淡,山头风格不显。”

 

心疼了,我的好茶。

 

 

哄抬茶价,职业炒家浑水摸鱼

 

显然,对于以上“收茶人”的三种表现而言,除了打扰茶山、恶心当地茶商、茶农以外,他们这么做的范畴在一定程度上,还尚未达到实质性的伤害。

 

但有一类“收茶人”,则是职业炒家。这些其实并不太懂茶,纯粹是资本运作的投机取巧的炒家。在跟风上茶山之后,不论茶多茶少,不论是哪座山头,凡是有热度,他们就开始炒。而他们的存在,或会带乱整个市场的收购价格。

 

即便如此,由于他们需求的量较少,不论价格是否上涨,也对他们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。

 

 

在此过程中,他们往往会通过当地茶商或茶庄老板,结识到部分产区的茶农。然后,滤过前者,私下与茶农联系,商谈鲜叶价格,导致该产区鲜叶价格被抬高一倍。

 

譬如,在一位王姓收茶老板的哄抬下,易武某新兴产区的茶叶从每公斤1000元左右的价格,被其提升至2000元。而他所购买的数量,仅仅只有几公斤。

 

实际上,职业炒家只要每个寨子或茶农家高价收购几公斤茶,就能立马将水搅浑。这样的结果是,在当年鲜叶涨价的情况下,第二年的鲜叶,茶农也会按照这个价格待价而沽,或者盲目涨价。而天真的茶农们,还以为能够卖个好价钱,但往往愿望或会落空,导致茶叶大量囤积。

 

 

而真心收购的茶商们,还不见得就能够收到货真价实的鲜叶原料了。

 

事实上,这类“收茶人”是或有条件走“正途”拿到优质鲜叶的,但可能他们却错将好茶变戏法。好好的鲜叶在眼前舍不得花钱收,精力全放在了投机取巧上面。

 

而以上,大家所看到的现象,几乎是在近年来突然爆发茶山乱象的隐忧。随着每年上茶山的人群和数量越来越多,除了这类不良“收茶人”之外,或还有为茶山带来的垃圾废物等负担。

 

为此,我们希望,当真正爱茶、懂茶之人的愈加广泛壮大,不过度、盲目追捧,通过正规渠道购买,不贪便宜,不给投机分子可趁之机,方能还予市场与茶山的一片清明。

 

撰文/乌卡拉卡

图片/茶语视觉组